【#育兒筆記】205:匆匆忙忙、拖拖拉拉,教我如何不生氣?(上) (芳瑜)
開學四週了,孩子們越來越習慣新的生活型態,親子之間的默契也越來越好。除了上學出門沒什麼困難之外,回家後的時光也不再難熬,感覺幸福感又悄悄回來了。
其實出門一向挺順利的,孩子6:10起床,半小時內可以出發。這段時間,暘斌去開車,是我負責叫他們起床,陪他們盥洗、打理、出門。
我不太催趕孩子,也很少感到生氣,當他們配合度不高時,大多可以成功化解。這些經驗,我常分享給暘斌,也分享給大家😉
「匆匆忙忙」👉#大人的自我安頓
趕上班、趕上學、趕搭車、趕⋯⋯,匆匆忙忙的腳步與心情,一向都只有大人,而孩子往往置身事外。
然而,如果催趕有用,我們又何必一聲兩聲,聲聲呼喚?如果怒吼有用,我們又何必一罵再罵,罵聲連天?
大人的自我安頓,其實才是扭轉局勢的起點。而我會做以下兩件事:
1️⃣#覺察自己的情緒
我已經等孩子好久了,眼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,我的語氣越來越急促,我的腳步越來越快速,我的笑容也漸漸不再。
我停下來,感覺自己的情緒:生氣、急躁、焦慮。然後,我問問自己情緒從何而來⋯⋯
生氣,因為孩子們拖拖拉拉嗎?
急躁,因為時間快要來不及嗎?
焦慮,因為遲到有什麼後果嗎?
覺察之後,我坦然面對此刻不安定的內在,安慰自己:「遇到匆忙的狀況,這些情緒很正常,沒關係的。」
2️⃣#接納意外的發生
孩子拖拉、來不及、遲到,這些都是我計畫之外的事。不過,如果我越期待事事都在掌控中,我會越容易因為意外而焦慮。
因此,接納意外的發生,允許生活偶有失控,是我認為安頓自己最棒的方式。而關於如何接納,我也會運用以下的轉念和小技巧:
#確認生活目標
為了讓生活順利,我們固定作息,但生活的目標到底是什麼呢?仔細想想,其實是平安幸福,而不是事事準點。
如果一再為了準點,反而犧牲平安(車速過快)、幸福(親子失和),豈不是本末倒置嗎?
#最好的準備
提早起床,避免養成壓底線的習慣,給自己和孩子最少10分鐘的彈性時間。
另外,盡早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。我在育嬰假時,每次出門都會讓孩子練習,包含盥洗、更衣、帶包包、穿鞋子,養成習慣之後,行前工作就會大幅減輕。
#最壞的打算
試著想一想,意外發生會有什麼後果呢?這些後果有解決的方案嗎?如果可以解決,還值得我們生氣或焦慮嗎?
比如:遇上塞車,可以聽音樂、聽故事;上班遲到,可以事先交派工作。
對於孩子拖拖拉拉的行為,我們不必無條件的等待他。然而,大人需要透過「覺察自己的情緒」、「接納意外的發生」,讓匆匆忙忙的心停頓下來,獲得足夠的舒緩,才能夠選擇正確的方式,溫和堅定的面對孩子。
至於如何面對拖拖拉拉的孩子又不生氣,待續囉😌
#世界越快心則慢
#歡迎分享
#3y1m
──────
🔸延伸閱讀🔸
📌即使兵荒馬亂,我們沒有忘記相愛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416360129906267/
📌準點,只是趕日子;停頓,才是過生活 (暘斌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420278942847719/
📌世界越快,心則慢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09149253960690/?d=n
📌 停頓──讓問題跑一會兒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43054520570163/?extid=0&d=n